【導讀】在成考專升本復習過程中,學會利用大量的零碎時間復習,對于考生來說十分重要,也十分必要,所以,提高復習效率成為重中之重,下面是求學問校網(wǎng)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1年上海成考專升本《語文》重點復習課文,供大家參考。
《大同》(泛讀課文)
《作家作品》
《禮記》成書于西漢中期,是儒家學說的經(jīng)典著作。
大同:即人類的理想社會,大團結(jié)、大和諧的社會。按照儒家學說,五帝時代(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)是大同社會,是“大道之行”的時代。
《主旨》
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社會現(xiàn)實不滿,論及“大同”“小康”理想社會,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(xiàn)狀的不滿,對“克己復禮”,重建“大同社會”的美好憧憬。
《疑難詞語解釋》
(1)仲尼之嘆,蓋嘆魯也??鬃拥目畤@,是由于魯國的緣故。
(2)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我沒有趕上,但是心里向往那個時代。
(3)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在大道運行的時代,天下為全民所有,推選有才能的人參加管理,講求誠信,謀求和睦。
(4)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。
所以,人們不僅親自己的親人,還親別人的親人;不僅愛護自己的子女,還愛護別人的子女;使老人有所終止,壯年人能有工作,小孩能健康成長。
(5)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在這種情況下,奸謀就不會產(chǎn)生,盜賊就不會發(fā)生,大門不用關(guān)閉,這就是大同社會。
(6)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。用禮來規(guī)定君臣的名分,用禮來加深父子的親情,用禮使兄弟和睦,用禮來使夫妻和睦。
(7)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,著有過,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用禮來考察道義、誠信、過錯,以仁愛為典范,向民眾明示為人行事的常規(guī)。
《學習要點》
重點掌握大同社會與小康社會的區(qū)別。(對比手法)
大同社會 小康社會
(1)在社會所有制與政治目的
“天下為公” “天下為家”
(2)人事制度
選舉制:“選賢舉能”
世襲制:“大人世及以為禮”
(3)精神文明
“禮”自然運行于自然與人類社會之間,人欲與禮自然融合,人自然順應自然。
“講信修睦,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”
圣人用“禮”約束人欲,治理天下。
“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”
(4)物質(zhì)文明
物質(zhì)極大豐富,“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,皆有所養(yǎng)”
“以禮設制度,以立田里”
(5)社會治安
“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外護不閉”
“城郭溝池以為固,謀用是作,兵由此起”
運用排比句,增加了氣勢。
《重點段落分析》
“大道之行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……如有不由此者,在勢者去,眾以為殃,是謂小康?!?/p>
這段話分析了大同與小康的社會主要特點。
這段話分為兩層:一層,說明大同社會的特點;二層分析小康社會的特點。
論證方法為對比法。
修辭方法為排比法。
《諫逐客書》(重點課文)
《作家作品》
李斯,戰(zhàn)國時楚國人;對于秦始皇統(tǒng)一全國起到重要作用;
其散文長于說理,富有文采。
《諫逐客書》載于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。
“書”這里不是書信,而是奏章,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。(重點)
《主旨》
要認真閱讀課文后面的注釋1,理解寫作這篇文章的背景。(重點)
本文以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納客而成就帝業(yè)為據(jù),說明客卿之功;列舉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該重物輕人,并從理論上面說明逐客與納客的利害關(guān)系,從而指出逐客是不利于秦國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,逐客是錯誤的。
《疑難詞句》
(1)臣聞吏議逐客,竊以為過矣。(竊:私下;過:錯誤)
(2)民以殷盛,國以富強,百姓樂用。(以:因此;殷盛:富足;樂用:樂于為國效力)
(3)獲楚魏之師,舉地千里,至今治強。(獲:俘獲;舉:攻取;治強:安定富強)
(4)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國之從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(散:使……散;從:合縱;西面:面向西;施;延續(xù))
(5)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(nèi)。(向使:當初假使;卻:拒絕;內(nèi):納)
(6)此非所以跨海內(nèi),制諸侯之術(shù)也。(跨:統(tǒng)一;制:制服)
(7)是以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卻眾庶,故能明其德。(讓:排斥;擇:選擇;就:動詞,成就;卻:推卻;明:光大)
(8)卻賓客以業(yè)諸侯。(業(yè):動詞,使……建功立業(yè))
(9)來丕豹、公孫支于晉。(來:使……來。)
(10)強公室,杜私們。(杜:杜絕)
《學習要點》
1、本文第二段分析。采用歸納法,從歷史上說理。秦國歷史上四個國君因納客而成就帝業(yè)。注意:要記住四個秦國的國君的名字及事情。
2、本文第三段分析。從現(xiàn)實說理。先用大量事實鋪陳秦王愛的“物”全不是秦國出產(chǎn)的,與秦王用人上排斥客卿進行對比,然后指出重物輕人與秦王統(tǒng)一天下的目標相悖。
3、正反對比的論證說理方法。
第二段,穆公、孝公、惠王、昭王等四君以“客之功”是正面論述,與“向使”的反面推理,構(gòu)成對比。
第三段,對物的“非秦者愛”與對人的“為客者逐”構(gòu)成對比;
第四段,“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”與秦的“棄黔首以資敵國”構(gòu)成對比;
全文都是以納客之利來對比逐客之害。
4、鋪陳的寫法(用鋪陳寫法,更大量運用排比句完成)
第二段,“西取”“東得”“迎”“來”:“拔”“西并”“北收”“南取”“包”“制”。
第三段,更是鋪陳秦王喜歡珍寶,美色,音樂;
《重點段落分析》
1,文章第二自然段。
(1)劃分層次。
分為兩層。第一層“昔穆公求士……由此觀之,客何負于秦哉?!弊C明秦國歷史上任用客卿建功立業(yè)的事實。第二層,驅(qū)逐客卿是不對的。
(2)論證方法。
第一層是歸納法,第二層是對比法。
(3)所列舉的四位秦國國君任用客卿的側(cè)重各是什么。
穆公爭霸,孝公變法,惠王擴張,昭王安內(nèi)。任用客卿各有側(cè)重,有利突出客卿的多種作用。
2,文章第四自然段。
(1)這段的中心論點。
論述了逐客之害。
(2)劃分層次。
分為兩層。第一層“臣聞地廣者粟多……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。”
第二層“今乃……”
(3)論證方法。
第一層:類比法;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:對比法
(4)修辭方法。
排比,對偶。
《陳情表》(泛讀課文)
《作家作品》
李密,三國時在蜀漢做過尚書郎。西晉時,晉武帝征他為太子洗馬。他以祖母年老多病為由推辭不就。
《主旨》
向晉武帝陳述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,暫時不能為官的苦衷。李密屬于***之臣,面對新朝天子的征召,他婉言陳情,是冒著不與新朝合作的風險的。
《疑難字詞》
(1)生孩六月,慈父見背。(見背:去世,死了。)
(2)外無期功強近之親,內(nèi)無應門五尺之童。(強近:親近的親屬。應門:照看門戶。)
(3)母孫二人,更相為命,是以區(qū)區(qū)不能廢遠。(區(qū)區(qū):私自;廢遠:放棄奉養(yǎng)而遠離。)
(4)門衰祚薄,晚有兒息。(祚?。焊馑ノ?。)
(5)劉夙嬰疾病,常在床蓐。(嬰:纏繞。)
(6)猥以微濺,當侍東宮。(東官:太子的住處。)
《學習要點》
1、掌握“以子之矛,克子之盾”的論證方法。
作者緊緊抓住“圣朝以孝治天下”這一說法,表明自己奉養(yǎng)祖母就是在實踐朝廷這一號召,而晉武帝硬要他奉詔,反而會使他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。
2、夾敘夾議,以情動人。
作者在抒發(fā)議論時,更多的是在陳述自己的苦衷,夾敘夾議,敘議結(jié)合,以理服人。
3、駢散結(jié)合的文體特點。
文章大量采用整齊的四句形式,其中又有大量的散文句子,駢散結(jié)合的形式,既增強了文章的表現(xiàn)力,又不顯得呆板。
《重點段落分析》
“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。前太守臣逵……臣之進退,實為狼狽?!?/p>
本段說明上表的原因,點名奉親與奉詔之間的矛盾。
過去州郡長官都曾舉薦自己,自己都因為這一原因沒去。意在表明自己這次難以奉詔并非偶然,而這次朝廷的征詔,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。